最近,A股突然传出大动静! 经济日报罕见发文“稳市”,国家队汇金、险资集体“躺平”,成交量缩到万亿以下。 但中信证券却喊出“指数牛要来了”最大股票配资网,说三四季度有大行情。 更猛的是,外资正疯狂抄底港股,南向资金3个月砸了1000亿。 这波操作背后,到底藏着什么信号? 散户是该跑还是该跟?
5月29日早上6点55分,经济日报一篇《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》的文章刷屏。 文章里提到一个关键数据:截至5月28日,外资通过沪深股通累计净买入A股已达2.1万亿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 但另一边,A股当天成交量却只有9600亿,连续两天跌破万亿。 这冰火两重天的数据,看得散户直发懵。
其实,大资金早就“明牌”了。 5月27日,中央汇金公告暂停增持四大行,险资、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也集体熄火。 根据Wind数据,5月沪深300ETF净赎回超过80亿元,机构们似乎都在观望。 有券商内部人士透露:“现在大资金只锁仓不砸盘,3350点就是政策底,谁敢乱动? ”
但市场也不是完全躺平。 5月30日,中信证券发了一份报告,直接预言“2025年三四季度会有指数级牛市”。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:现在A股总市值70万亿,但M2(广义货币)已经突破400万亿,场外资金多得吓人。 只要成交量回到1.5万亿,这些钱就会像开闸洪水一样冲进来。
说到成交量,散户最头疼。 今年3月那波“924行情”(指沪指单日暴涨9.24%),当天成交额冲到1.8万亿最大股票配资网,但现在只剩一半。 有私募基金经理吐槽:“现在游资都不敢拉小票了。 你看看中证2000指数,5月跌了12%,但沪深300才跌了3%。 量化基金都跑去玩ETF期权,谁还炒垃圾股? ”
大资金的选择其实很直白——只买核心资产。 5月28日,贵州茅台股价重回1700元,外资单日净买入8.2亿;宁德时代靠着和特斯拉的储能大单,一周涨了15%。 但另一边,ST板块连续18天暴跌,超过50只股票跌破1元面值。 有股民哀叹:“我买的ST左江从300块跌到8毛,退市整理期都不敢打开账户。 ”
政策也在给核心资产撑腰。 新“国九条”出台后,A股分红率直线上升。 2025年前5个月,上市公司累计分红1.2万亿,比去年同期多出3000亿。 连常年“铁公鸡”的券商板块都开始发钱,中信证券每股派0.4元,虽然不多,但至少是个态度。
外资的操作更骚。 他们不直接买A股,而是狂扫港股。 5月29日,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超120亿港元,腾讯控股一天就被买了28亿。 中信建投算过一笔账:现在港股平均市盈率只有8倍,A股是13倍,同样的中国平安,H股比A股便宜30%。 难怪外资说:“买港股等于打七折买中国资产。 ”
不过,散户千万别以为能躺赚。 5月30日,某知名财经大V直播时翻车——他推荐的“人工智能概念股”鸿博股份,当天暴跌9%,评论区瞬间被“杀猪盘”刷屏。 有业内人士透露:“现在游资都转型做ETF套利了,比如沪深300ETF日内波动1%,他们用程序化交易能薅到0.3%的差价,比炒股稳多了。 ”
板块轮动也玩出新花样。 年初暴涨的银行股,5月集体歇菜,但煤炭股突然起飞。 中国神华5月涨了18%,陕西煤业跟着涨15%。 券商内部流出一份纪要:“现在机构都在赌夏天用电高峰,动力煤期货已经突破900元/吨,电厂库存只够用10天。 ”
白酒板块倒是稳如老狗。 五粮液5月28日开股东大会,宣布要砸50亿搞基酒存储,股价第二天就涨了4%。 有经销商透露:“茅台今年要涨出厂价的消息传了三个月,但厂家一直憋着不放。 现在经销商库存不到一个月,真要涨价的话,二级市场绝对爆拉。 ”
最惨的还是小盘股。 5月31日,A股有1200只股票成交额不足1000万,想卖都卖不掉。 某私募老板自嘲:“我们现在只敢买茅台、长江电力这种票。 小票不是不能涨,但万一踩雷,净值跌起来比P2P暴雷还快。 ”
说到风险,量化基金成了背锅侠。 5月30日,中证500指数一分钟内暴跌2%,后来查出来是某量化巨头程序出错。 有散户怒骂:“这些机器狗天天高抛低吸,把市场搞得乌烟瘴气! ”但量化机构也委屈:“我们成交量占A股25%,没我们市场更死气沉沉。 ”
现在该不该进场? 数据说话:5月29日最大股票配资网,两融余额降到1.2万亿,比年初少了4000亿。 但北向资金却逆势加仓,5月净买入超200亿。 某外资机构经理直言:“现在A股就像2018年底,遍地便宜货。 但散户都在割肉,我们捡完筹码就等风来。 ”
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